风水观念发端于汉族,也为包括壮族在内的一些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在我国各民族中,壮族群众对
风水的信仰表现得比较突出,特别是表现于一些壮族地区实行的二次葬葬俗中。在一些壮族地区,人死之后对尸体分二次处理,即先以棺材盛尸进行土葬,待三五年死者身上的软组织腐化之后,掘墓开棺,把死者的骨骸揩刷或水洗烘干后装进陶瓷瓮里安葬。在土葬后的三五年间,死者的子孙们常常要寻找
风水宝地,直到找到理想之地,才择吉日把死者的骨骸拾起葬在该处。在整个过程中,
风水先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而一些研究壮族文化的学者在谈及壮族民众的宗教意识时常论及他们对
风水的信仰。韦克游在其《壮族原始宗教意识结构的哲学阐释》一文中指出:“在广大(壮族)农村,
风水观念尤为浓重,认为地理
风水龙脉好,便占有了‘地利’,子孙后代将得到荫佑,荣华富贵,登科及第……对
风水的信崇和敬畏使得人们日常的居住、建造以至丧葬大事,都有
风水在其中发生作用。老百姓选地建宅,确定住宅的位置、朝向、格局等都得请
风水先生来相
风水;相阴宅(选择
墓地)更是郑重其事,认为
墓地的位置、朝向等将通过死者达成自然与人的交流,即祖先在自然中的地理位置与生存环境影响着子孙的命运。总之,祖先(神灵)与子孙(人)之间通过
风水建立起了某种感应关系,阳宅与阴宅选得好坏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兴衰成败。”就此,韦克游认为:“
风水信仰,是壮族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这一古老的信仰至今仍未见衰落”川。就壮族民众信仰
风水这一现象,陆启贤有着与韦克游相近或相似的看法,他在《壮族宗教浅议》一文中谈到壮族二次葬的风俗时说:“(壮族群众认为)埋葬之地‘
风水’的好坏,可以决定其子孙的富贵贫贱。如一时找不到好地方则暂时不安葬,有的金坛封存数年还藏在避雨的山岩里,可见迷信‘
风水’甚为虔诚。; (2}韦克游、陆启贤从自然宗教的角度考察壮族群众的
风水信仰,指出
风水观念在壮族民众中流行甚盛、信仰甚诚,韦克游还认为壮族的
风水信仰“至今仍未见衰落”。韦克游、陆启贤对壮族民众
风水信仰状况的把握是否准确?壮族民众对
风水信仰仅仅只有笃信或虔诚,有没有怀疑与否定?为了对壮族民众的
风水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试从民间文艺学或传说学的角度,对壮族民众对
风水信仰所持的态度再作探讨。